釋清仁 劉曉燕《中國青年報》(2014年10月24日09版)
  近年來,隨著美國決定將戰略中心轉向亞太,美越兩國眉來眼去,兩軍關係不斷發展。
  1995年,美越建立外交關係,實現關係正常化。到2003年11月,越南國防部長範文茶訪美。同月下旬,美國軍艦訪問越南。此後幾年,先後有數十艘美軍軍艦造訪越南,其中包括美軍航母。
  2012年6月,帕內塔訪問越南,成為越戰結束後首位訪問金蘭灣的美國國防部長。這被認為是美越軍事合作全面升溫的前奏。
  去年7月,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訪美,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兩國建立全面伙伴關係。12月,美國國務卿克裡在訪問越南時宣佈,將向越南海岸警衛隊提供價值1800萬美元的快速巡邏艇,用於加強越南的海岸巡邏。
  今年8月13日至16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西訪問越南,這是自1971年越南戰爭以來,美參聯會主席首次訪問越南。
  10月2日,美國政府宣佈,將部分解除對越南出口殺傷性武器的禁令,以幫助越南加強海上安全。出口的武器類型將包括艦艇和軍機,P-3“獵戶座”偵察機將可能成為首款對越出口裝備。
  美越一系列的軍事互動顯示,這兩個40多年前的宿敵,如今似乎進入了“蜜月期”。
  美國的新南海戰略
  早在1990年代,約瑟夫·奈等美國智庫人員,就勾勒出了冷戰後美國全球戰略的粗線條:繼續維持在國際安全事務方面的領導地位,繼續運用國際結盟或伙伴關係以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的安全戰略利益。其政策解析就是“領導地位+結盟伙伴”。長期以來,美國在事實上實施著這一總體戰略構想。
  進入21世紀,中國快速發展崛起,綜合國力躍升為世界第二,這被視為對美國的領導地位構成了重大挑戰,並由此被鎖定為美國的潛在戰略對手。牽制與遏制中國的發展,成為美國的重要戰略目標。鑒於亞太地區的重要性不斷上升,2011年美國宣佈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其主要動機之一就是針對中國而來。
  由於近年來美國自身實力的不足,加之伊拉克、烏克蘭等事件的不斷干擾,美國難以將戰略重點完全轉向亞太,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實施並不順利。為進一步推進該戰略,美國看中了南海爭端的戰略價值,選擇將其作為重返亞太的突破口,並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地區戰略計劃。
  綜合近幾年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所作所為,其南海戰略的輪廓日益清晰。該戰略的直接目的是,建立共同對抗中國的陣營,保持它們同中國的爭端,防止雙方的和解。採取的戰略手段是,以軍事、外交交往為主,建立各類伙伴關係;武裝伙伴國,增強其軍事實力;簽訂軍事協助條約,提供安全方面的保證。戰略實施的重點是,在南海與中國有領海權益爭端的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最終目標是,借南海爭端給中國纏上一條粗大的“絞索”,達到牽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在該戰略的具體實施上,美國首先選擇菲律賓作為其地區戰略支點。但由於菲律賓體小力弱,且存在國內政局不穩等問題,難以獨自撐起對抗中國的大任。越南人口有9000多萬,是該地區的大國之一,有著與中國接壤的地緣優勢。不僅如此,作為南海權益的最大侵占者,越南對中國的強大日漸憂慮。這就具備了被美國選中,作為遏制中國的重要棋子的基本條件。
  為推行其南海戰略,美國不惜犧牲原先的結盟原則。長期以來,美國把信奉相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作為締結同盟的重要條件。為拉攏越南,美國不計當年雙方兵戎相加的前嫌,放棄了價值觀和“人權”的原則,盡現其實用主義的做法。
  美國加強與南海各國的軍事關係,還有其經濟考量。近年來,美國經濟發展走低,面臨著國內財政不足等問題。挑起南海諸國與中國的紛爭,迫使這些國家強化軍事建設,更多地向美國購買武器,有利於拉動美國國內經濟的增長,解決國內的經濟財政等問題。
  美國的新南海戰略,反映了美國在自身實力相對下降的情況下,對國際及地區事務越來越力不從心,越來越依賴於同盟戰略。
   中越南海爭端的歷史及現實
  南海海域自古屬於中國,中越在南海問題上本來沒有爭端。1970年代中期以來,越南出於海上擴張的需要,以及巨大油氣資源的誘惑,不斷擴大侵占南海海域島礁。迄今為止越南在南海已侵駐29個島礁,駐軍約2000人,指揮部設在南威島。
  越南將占據的南沙海域劃定180多個區塊,以此在國際範圍內招標,並宣稱對整個西沙擁有主權。在石油掠奪中,越南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西方大國石油公司聯合開發南海油氣資源,並藉此增加大國勢力的介入,使南海問題國際化,造成中國面臨多方牽制的局面。
  依靠在海上盜採石油和天然氣,越南一躍從貧油國變成石油出口國。截至2008年,越南已從南沙共開采了逾1億噸石油、1.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獲利250多億美元。南海石油工業已成為越南第一大經濟支柱,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0%,支撐著越南每年7%的GDP增長。
  近年來,圍繞南海領海主權爭議,中越之間衝突不斷。2014年5月2日,中國企業所屬“981”鑽井平臺在西沙群島毗連區內開展鑽探活動,越南出動大批船隻,非法強力干擾中方作業。越南政府還縱容國內大規模反華示威活動的發展,最終導致局勢失控,發生打砸搶燒外資企業的嚴重事件。近期,越南政府還簽發命令,從9月15日起,越南漁政監管部隊管轄下的所有船隻都將配備武器。
  為增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越南強化與域外大國的戰略關係,尋求外部勢力的保護或介入。越南首先同美國接觸,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平衡中國的影響力。正是在抗衡中國這一點上,美越雙方找到了戰略匯合點。
  越南處於美國同盟體系的最外層
  中越兩國有著密切的經濟、政治聯繫,兩國交好是大勢所趨,符合雙方的利益。
  基於本國的國情狀況,經濟是越南外交的重點,加強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聯繫是近年來越南外交的主軸。1990年代以來,越南學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實行“革新”開放政策,經濟開始複蘇起步。經過多年的發展,中越兩國建立起密切的經濟依存關係。中國是越南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和第四大出口市場。中國大陸游客是越南旅游業的重要支柱。2013年中國赴越游客接近200萬人次,占越南外國游客總數的25%。
  越南如因南海領土“主權”問題與中國長期對立,勢必影響其經濟發展。為避免領土利益被經濟利益挾持,越南政府和企業提出了“擺脫中國”的口號,力求在經濟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中越的經濟分工並非人力可轉變,而是多年來兩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自然結果。
  除了經濟方面的依存關係,中越兩國還存有特殊的政治關係。中越曾經是“同志加兄弟”,除了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外,還保持著黨際外交,黨政軍間有著諸多暢通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機制。
  10月17日、18日,越南國防部長訪華,雙方高層進行會晤,同意發展兩軍關係,妥善處理海上問題,併在兩國國防部之間開設直通電話線,傳遞了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信號。這說明,在兩國密切的經濟、政治關係的驅動下,中越關係正在轉入正常軌道。
  與此同時,美、越兩國軍事關係雖不斷升溫,但全面伙伴關係仍面臨挑戰。其中,政治方面的巨大差異和分歧是主要障礙。在美越交往之際,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對立始終存在,此外,美、越兩國在對待越戰歷史及人權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難以形成真正平等的戰略伙伴關係。
  美越同盟並不可靠。美國的同盟體系遍及全世界。依據對國家利益重要程度的不同,美國對其同盟國劃分有不同層次,並提供不同程度的安全保證。由於雙方的政治差異,越南無疑處於美國同盟體系的最外層,有事之際根本無法指望得到美國的強有力支持。烏克蘭事件就提供了一個現實的例證。
  美越建立全面伙伴關係,也不意味著越南就此投向美國的懷抱。越南走近美國,更多的是追求自己的現實利益,在中美大國之間搞平衡外交,以獲取更多的實際利益。
  中國發展的步伐擋不住
  美國對越南解禁武器出口,是其維護世界領導地位、遏制中國發展的全球戰略的體現,反映了其一貫的戰略制衡手法。對此,我們當見怪不怪。可以預料,未來美國還將不斷拿此類事件做文章,給中國製造種種麻煩。然而,這類麻煩已經不能阻擋中國發展的步伐。
  我們應以高度的戰略自信,對美國的行為見招拆招。眼下,美國在許多國際及地區事務上有賴於中國的支持,我們可藉此敦促美國採取客觀公允的態度,謹言慎行,不要發出錯誤信號。同時,還應將這一點納入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中。
  中國要堅持從和平發展大戰略的角度,理性看待同周邊國家的領海權益爭端。多年來,中國以驚人的忍讓態度,在南海作出了巨大犧牲,贏得了和平發展的寶貴環境和巨大成就。下一步,我們還要保持戰略定力,不能因南海的局部問題影響了和平發展、民族復興的大局。這是當今中國的最大利益所在。
  對於中越在南海的爭端,要從維護兩黨兩國關係大局出發,堅持管控海上局勢。畢竟,海洋權益爭端並非兩國關係的全部。
  與此同時,中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尤其隨著自身力量大幅增強及開發能力不斷提升,中國日益重視經略南海、有效開發南海資源,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論外界如何喧囂和反對,未來中國在南海的油氣勘探和開發勢必將常態化,這既是宣示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最好辦法,也有利於遏制他國多年來在南海盜採中國石油的行為。中國將始終堅持自己的戰略底線,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既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也決不允許任何挑釁行為。
  在南海問題上,中國一直主張通過雙邊友好協商談判解決分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2013年10月,中越宣佈成立海上共同開發磋商工作組,在南海海域加強共同開發。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中越應發揮帶頭領先作用,在南海共同開發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為當今世界解決領海權益爭端開闢範例,為維護地區和平和穩定作出特殊貢獻。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原標題:美國對越解禁軍售 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zbrczcc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